芬兰直接给流浪汉盖房子住 同时还降低了社会支出

在芬兰赫尔辛基的街道上你不看到流浪汉,尽管经济不景气,在过去十年里,流浪汉人数反而下降了大约40%。当全球都在试图用各种方法要解决住房危机时,像是冻涨租金、提供临时住宿、盖社会住宅、和融资降低公共住宅租金,芬兰却是采取了更直接的方法,那就是盖更多的房子,并将它提供给最需要的人。

彭博报导,「住房第一运动(Housing First movement)」的想法来自于一位在蒙特娄出生的希腊人心理学家Sam Tsemberis。Tsemberis到纽约市帮助精神病患者,许多人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成了流浪汉。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很难帮助他们独立生活,因为他们必须要先克服疾病、吸毒和失业等问题。

Tsemberis受访时表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窘境。然后我们开始问流浪汉,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第一个回应都是住房,而不让这成为一系列努力后才能得到的奖品。」

Tsemberis表示,在美国住房第一无法成功,因为社会支出很少,迫得非营利组织需要寻求其他方法,而限制了他们的应用。但在其他地方,住房第一被用来解决无家可归问题,它的执行是全国性的,因为住房被视为是基本人权。

从加拿大到新西兰,全世界超过17个国家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解决无家可归的问题。在芬兰,拥有550万人口的国家里,几乎已经消灭了流浪汉问题,目前大约还有500人无家可归。相比之下,在德国这个拥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有52000人无家可归。

Tsemberis表示「芬兰人所做的是他们投资在预防上,在人们失去住房之前,他们开始补助租金。」

芬兰自2008年以来,已经在三个计画中建造了约7000个社会房屋,因为他们知道流浪汉很难在正常的租屋市场上找到公寓。政府的目标是在2027年能消灭无家可归的问题。

芬兰自1940年起建立了第一个社会房屋,该制度在1970年和1980年开始扩展,现在约有15%的人口获得补助租金,全国约有375000个由国家补助的经济型社会房屋。


根据赫尔辛基房贷供应商Hypo的首席经济学家Juhana Brotherus表示,这样的政策为低收入户提供住房上,比许多国家的租金管制更有效,因为它能提高房屋的共应量,而租金管制会减少对租屋房地产的投资。租金管制会阻止投资者建造这些房产,因此减少房屋的共应量。

自2000年以来,芬兰建造公寓的数量远超过瑞典,尽管瑞典的人口比它多两倍,而且经济快速成长。Brotherus表示,房屋的供应量使房价和租金保持稳定,防止影子租屋市场的形成。

住房金融与开发中心ARA(Finance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RA)主任Jarmo Linden表示,盖社会房屋也可以防止经济衰退期间,一般公寓建设的下降。他说,该国约14%的住房是由政府补贴,各地区状况不同,在赫尔辛基地区,大约为22%。

VATT经济研究所(VATT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住房补贴并没有像预期那样会拉高租金。

一些研究甚至发现为流浪汉提供住房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消耗的紧急资源会变少,而提供的这些紧急服务往往更加昂贵。2011年的一项研究估计,每名无家可归者每年可节省约15000欧元(528000台币),2013年的研究显示,流浪汉在医院或康复期间的天数减少了80%。

帮助流浪汉的非政府组织VVA的总经理Sanna Tiivola表示,「纳税人的钱被很好的运用在这些计划上。不提供住房和让流浪汉睡在街上反而会更贵。当他们有房住后,社会和谐就会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