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目前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灭绝、资源枯竭、粮食安全等诸多问题,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而以上都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在压力下,整体发展日益呈现内卷。人类近代发展模式,受西方的二元信念体系影响,体现在人对人,人对自然的掠夺、剥削和侵占关系。是内卷的根本原因。摆脱这种内卷,必须引入新的观念,建立新的信念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可为人类提供全球性解决方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系人类发展和命运。超出原有范畴。
一、行星的内卷
1、内卷的定义
所谓内卷,指的是一个组织、社会、文明、文化的发展趋向原有结构不变的停滞、复杂化,而没有演化、转化到新阶段、高级阶段的能力。
2、地球的危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国产科幻佳作《流浪地球》描述了人类和行星共同命运。
现实中,我们这个家园近况不佳。地球正在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研究显示,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其次,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的极端气候频发,以及未来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构成极大威胁。
人类面临生态崩溃,资源枯竭,极端气候,粮食安全等等诸多挑战。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而以上都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
人类发展模式总体而言,是一种服务于自我的模式,呈现一种对外的掠夺、侵占和剥削。这体现在人类内部,也体现在对行星地球的关系。
虽然地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有一些取得了成绩。但是,由于发展缺乏全球层面的协调,这些局部发展收益,实则将一部分潜在和明处的成本和风险转移,并在其他地方、领域,当下或未来呈现出来。
这种风险和成本相互转移,导致人类和自然,各国家、各种族、各人群之间此起彼伏的冲突,由于一体性,最后又反馈回自己。因此,算总账,人类共同发展的总和,趋向于成果很少,甚至为负。没有发展的发展,就是内卷。
在早期人类历史上,由于尚没有趋向有限环境饱和的临界点,一些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正收益,促进了人类的文化、科技等进步。但是当濒临环境极限后,人类文明整体趋向为内卷。科学家三年前告诉我们,我们有十二年的时间来避免气候危机的最严重后果。我们已经走了三年,所以我们还剩下九年。
康奈尔大学的一份最新研究表明,196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使全球农业生产力下降了21%。过去60年来,气候变化基本上消灭了约7年的农业生产率提高。这相当于在2013年按下生产率增长的暂停按钮,此后就没有任何改善。人为的气候变化已经使我们放慢了脚步。
人类面临危机后,并没有能力,从整体层面脱离这种旧有的模式,这种服务自我、对外掠夺模式,只是复杂化,呈现各种形态。
偷奸耍滑型:一些西方国家试图修补自己国家的环境,保留高科技,并将高污染行业转移到不发达的国家,由于缺乏监管导致更严重污染,由于全球一体性,最终反馈回自己。如,海洋已经被塑料微粒污染,进入食物链,进入人类肠道,澳大利亚新生儿尿道下裂概率增加。自私任性型:国际社会花大力气打造的《巴黎协议》,最发达的美国可以想出就出,放弃国际义务,主张美国优先,优先考虑修复自己的经济。自毁长城型:一些国家禁止砍伐森林,但是地球绿肺,资源输出型国家巴西,热带雨林仍然在萎缩。浑水摸鱼型:虽然有渔业捕捞协议——《港口国措施协定》,由于气候变化和过渡捕捞,导致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仍在萎缩。你不捕捞,别人捕捞。
人类也通过高科技发展,获得更多溢出收益。但是高科技解决不了对有限资源的持续消耗,解决不了消费主义任然充斥着电视广告,解决不了落后地区缺乏食品和水的危机,解决不了世界范围内财富分配不公和人群发展的不平衡。
服务自我、对外掠夺的模式,导致了人类只能拳头大小说话,而挨欺负的最终以另外一种形式报复他人。并且所有的人都剥削地球,地球不会说话,但它的愤怒在潜滋暗长。人类急需一种新模式,来走出下坠螺旋。旧模式的结局,犹如一个无知的小孩拿着火柴走进了炸药库,只等待一个临界点到来。
3、危机的根源
人类近代的发展模式,无疑是西方主导的。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西方的强势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科学和进步,也带来了发展的负面模式。
图片
西方科学的传统是从微粒入手,而不是研究整体的关系。西方的人文哲学受到拜火教的二元论思想严重影响,无论是诺斯替还是基督教——宇宙是两种对立元素,即光明和黑暗(善、恶)的永恒斗争而存在的,试图维持某种平衡。
这种根本的世界观,这种二元性,是将整体割裂开来,导致更多的分裂,也导致人群的区隔分离、标签攻击,陷入永恒的情感创伤中。也导致服务于自我模式。导致人对人,人对自然——自私、掠夺、剥削、侵占关系。
由于人和人之间的永恒斗争,进而发展出了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议事规则。民众选择自己的发言人,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制度,并没有将所有人意见统一起来,也不代表所有人利益,只是方便争吵。某种情况他们也可以达成一致,那只是针对其它群体的控制和剥削。这种相互争夺,也体现在国际关系上,最终这种议事规则,无法超越原有模式,而服务于整体人类利益最大化。
一些国家的教会、慈善组织甚至个人也表现和提倡爱心、互助、共济。那只是旧模式复杂化的一种表现。没有纯粹的恶,因为完全的恶会因为自己,而呈现内爆,它有一种机制,制约自己。这种服务自己的模式,会有时候通过伪善而来调节矛盾,而使得自己能持久。当然一些行善者本身可能并非虚伪,只是社会的整体而言,它有一些虚伪的爱,来调整自己。正如人类一边伤害地球,一边高喊拯救地球一样。这是内卷的结构复杂化的一种表现。
二、解决方案
1、站在行星命运共同体的高度
人类应该站在行星的高度,正如前面所言,某些局部甚至不能称为内卷,但就行星整体而言,人类彼此关联,相互牵扯,按下一个葫芦,起了两个瓢的发展模式,已经将自己逼向悬崖。正如复活节岛一样,岛民消耗光了所有森林后,留下一堆翘首以待的雕塑,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地球只是一个更大的岛屿。人类彼此之间和对环境的掠夺和剥削关系本质不变,随着人类人口的继续增加,我们终将趋向那个临界点。要么人类全体崩溃,要么内部残杀,消灭一部分人,节省资源,以继续维持着掠夺的模式。无论如何,都不是明智的。我们有更好的选择。
2、溶解二元
人类文明的模式,在更高的高度看,不是政治、经济、也不是科技模式,而是人和客体的关系模式。是人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万物之间,即主体和客体关系的模式。人类要走出旧模式,旧模式是无止境的互害模式,而旧模式本质是因为二元性的世界观导致的,我们必须超越二元性。宇宙依然有二元性,那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观察结果,也是一种通过比较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人类也可以在整体和更多维度观察事物,即:黑、白、即黑也白、即不黑也不白,和无法评价。因此,智能的人类应该从多维和整合角度看待事物。因此,主体和客体并非对立,而是一体。也因此,人类看待万物的关系,那些不会说话的树木,沉默的高山,宁静的大海,都不应该是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人和人之间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人和万物之间应该建立起行星命运共同体。
3、服务他人的模式
我们必须超越二元性,将行星文明的服务于自我的模式,升级为服务于他人的模式。服务于自我,那么只看见一个点,服务于他人,我们看见所有的点。你通过服务他人,而获得了他人对你的服务。因此我们整合成一个网络,彼此利益。因此,整体收益呈现正增长。文明呈现可持续和高度繁荣。
三、服务他人模式的好处
我们假定人类已经自发性、或者在某种引领下、或者技术手段支持下,和原有系统的结合下(如,社会信用体系)完成了一种广泛性、全社会性的服务于他人,再通过他人服务自己的模式。那么至少中国,我们可以期待很多乐观的可能。
1、解决当下诸多社会问题
国外有数据统计显示,宗教信仰社区的生育率是其它社区的2倍以上,很大程度源于教徒之间的互助,减少了养育成本。由于宗教本身的落后性,和全程参与性,那么一些宗教极端思想也得以渗透。社会性的服务于他人机制,将减轻宗教泛滥和某些极端思想对人群的控制。同样,这种互助也有利于解决中国当下老龄化,以及不断下滑的生育率。
因为大量的义工、广泛的人群互助,提供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帮助,那么原有、日益难以平衡的社保资金将减少压力。类似于墨茶的悲剧将不再出现。老年人也会因为真正社会性的养老,而幸福感提升。
人和人之间通过同情和相互理解,形成了融洽舆论和社会氛围,社会更加和谐有序,而且治安良好,警察的压力也大大降低。一些老赖也可以通过向社会服务而提升信用。
这种服务于他人的机制,更多的依靠于现有社会资源,管理模式的引导和扩张。因此新服务,将政府和群众的幸福获得感直接关联。
2、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助力民族复兴
人类相互之间的掠夺和剥削模式,导致国际关系只是一个更大的分形,并难以在行星高度协调决策,以服务于人类整体利益。旧有西方模式无法解决内卷问题,人类期待一个有力的全球性领导,而这种领导绝对不可能通过旧有的、强加的、拳头大小或者欺诈方式获得。“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在国际关系上,服务于他人的模式,将会撬开冰山一角,万众归心。
中国的服务于他人模式其实早已有之,例如对世界不发达地区的各种援助和免除债务。中国在解决环境危机上也有显著进步,例如积极的环境保护,参与国际各种条约。
中国的沙漠治理在世界享有盛誉,有着骄傲的成绩。随着禁止森林砍伐,河湖水系治理,土壤修复,不少地区的森林覆盖迅速增加,动物数量增加,河流更加清澈。
中国模式将是行星拯救的关键。这也是民族复兴的一个关键。中国模式将不再类似于西方主导的掠夺和剥削模式,因此这种民族复兴,不是传统意义的大国崛起,恢复其历史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而是提供整个人类一种新的文明模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和再发展(后面会详述)。
3、解决地球内卷危机
服务于他人模式,人类将彼此视为一个整体,并将行星所有生物、资源、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他们相互利益,并获得最大利益。服务于它人,我们就会尊重所有人的价值,也包括不会说话其他生物和万物。
人类会尊重动物,给予它们足够的栖息空间,生物灭绝将得到遏制;我们不会那么过渡干扰环境,让生态能自我修复;我们减少自己的欲望,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人类不那么物质主义,高雅追求和更多精妙的精神产品会诞生;人类甚至会自觉计划生育,减轻对行星的负担;人类将科技用于造福自己,而不是成为战争工具;我们彼此服务,国际社会更和谐融洽;最关键,我们能听取所有人的意见,那么行星就会成为一个统一体,并共同应对所有各种问题。
人类将成为一种明智的、复合的意识体,并在整体发展上摆脱内卷。
四、如何实现
1、核心在于观念改变
内卷是指趋向原有结构不变的停滞、复杂化,而没有演化、转化到新阶段、高级阶段的能力。而人类原有发展模式,本质不是经济、政治、科技模式,而是二元对立的对整体的分裂和服务自我模式,这是一种观念,一个信念体系。改变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变化、升级。而阻碍升级的,也正是因为旧观念本身。
从历史看,人类观念就像一艘特修斯之船,不断更新迭代,总是在不知道、知道和不知道;拼图、打碎、再拼图过程中。
因此,这种改变在于意识到船板已经破碎,需要引入新观念,才能维持船不沉没。但旧模式内卷的复杂化中形成的,暂时性、局部性的成功,真理化、主宰者的幻觉,并没有超拔文明模式能力,但绝对有阻碍,那些有益于提升文明进入新模式的观念。例如人类在塔型结构发展中,集中了财富,创造了不公,但也促进了科学发展。因此人类有局部模式成功带来的麻醉感,路径依赖。
人类要升级观念,除了要有危机感,必须引入新的观念。
2、中国传统文化将提供新理念
文明冲突论和大国崛起陷阱?
亨廷顿认为世界上并非不同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文明体系的冲突,如基督教、伊斯兰、东亚儒家文明的冲突。他在认为国际间应该保持多元文化的同时,美国本身不应该被多元化肢解,应该维持主体基督教文明。因此这仍然是一种将自身标识清楚,并以更大区块为单位对抗游戏。这正是二元对立,分裂对抗,在斗争中维持平衡,以便更好地维护掠夺、侵占的旧模式的想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是从整体着手,超越二元性的,因此不是参与旧模式,而是引导并超越旧模式。因此中国的大国崛起,民族复兴,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且不会掉入一种亨廷顿式的、永恒斗争的、零和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传统文化将引导建立一种融合的游戏规则。融合不是消除自我,而是彼此扩张,包容,建立一个更大网络,所有优秀的文明都得以保留。
但是融合中,首先提炼自身文化浓度很有必要。中国在大力支持国学、中医,很好。正如儒家有新儒学,对接和解释新时代。提炼的传统文化,以其天人合一的特质,可以解读行星困境,领导建设行星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传统文化有助于破除二元性?
鲁迅说,中国的传统思想全在道家。
老子是诸多先哲中明确反对强化二元的。在《道德经》中有诸多论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因此老子反对强化二元性的一极,导致更多矛盾,并主张以包容心态,上德若谷,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利益的最大化。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宇宙整体和谐一体的哲学观,老子在道德经十六章明确阐述: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图片
儒家也从整体观看待自身和世界关系,“天人合一”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在宋明理学中将宇宙、气、理、心多层面统一起来。张载认为,世界万物本是同一,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他在《正蒙•乾称篇》中把天地、宇宙视为一个大家庭,人应该亲近同类和万物,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颐认为,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本原和主宰,而且本身就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朱熹主张,人应该少私欲,服从“天理”。而陆王心学更进一步提出,心就是理,心就是宇宙。
宋明儒家将原始的天人合一观更详细发展,将宇宙规律、社会道德、意识本体多合一。提出意识的“本心”,即,仁义礼智之心,是善,是人心之理和宇宙之理。这和更早的孟子观点,形成了连续体。
孟子认为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因此儒家认为,宇宙内在秩序在人性上的投射,即,尊重、平等、互利、协调等。
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儒家,都主张融合和反分离。将人和万物视为一个整体、一个连续体、一个一。这超越了二元性。人的天性体现着宇宙的意识,人的所为,就是以心换心,协调他人,融合万物,安身立命,并作观复的模式。这是一种宇宙的本然表达。这是一种服务于他人,再服务于自我的模式。
万物都遵循,服务他人模式。植物酝酿更多蜜,服务于蜜蜂也帮助自己扩散花粉。果树凝结更好果实,服务于野兽,增加种子散布面积。森林中树根和菌类连接成生物互联网,彼此传递水分和营养,做大生态圈,谋求自己更好发展。
中国传统讲究——仰观天象、俯查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格物致知,因此很容易观察到这种模式。
3、中国是关键
中国为政者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主张,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体,它们之间相互转换,并且事物是发展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观察事物不同角度,并在时空、及其他变化因子的整体上看待问题。
马克思把理想社会称为“自由人联合体”,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从这个角度说,人和人的完全平等和自由,他们之间不是互害关系,不是掠夺和侵占、剥削,而是互相利益,也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他人的模式。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合一,到改革开放的自由流通,再到和谐社会理论,这里有其内生性,即,中国人在现代谋求幸福的道路中,不断抛弃单极化,机械的分层,谋求个体和社会,国家和国际的协调发展。当下更进入更高的,消除差异,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代阶段,并最终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它必定不是西方二元性,服务自我的发展模式,而是延续传统,历久弥新,急当下所急,连接未来的模式,即服务于他人的模式。这种一以贯之的工程,只有中国人才能办到。
4、星际意识的提升作用
正如之前提到的,观念的转变是关键。观念的转变需要引入新的观念,给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
如果复活节岛民知道遥远处有更大陆地,美丽森林和一切资源,他们是否会怒波横渡?
人类文明的内卷,很大程序在于人类拘于眼前,没有站在行星的角度看问题。《孙子兵法》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要有行星意识,你必须站在更高的星际角度。这是仰望星空的意义。
图片
星际不仅指更大物理宇宙及其现象,更包括更深科学知识和终极奥秘。
虽然西方对宇宙探索是领先的,但是他们对宇宙的态度和呈现,都是服务于自我,旧模式的复杂化,是其文化内卷的一部分。在好莱坞电影里面,星际殖民是惯常主题,外星人都是丑恶的虫子,这体现了他们掠夺、剥削,并延伸到星际的心态。对于他们,星际不是有助更宏大角度的思考,而是太空歌剧院化。
UFO和ET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些从光年之外而来,技术先进的文明,似乎并没有(至少没有公开)干扰、掠夺、侵占地球。它们的文明发展是如何的,它们是怎么突破环境瓶颈的,如果它们不侵占地球,它们是否是非服务于自我的文明?
为什么一些视频中UFO,没有可见的动力,没有热源,也没有传统飞机布局。它们采用什么原理飞行。它们的飞船是如何克服超远距离,超光速的?为什么一些UFO目击肉眼不可见,而照相机能拍摄到。能量、物质、意识之间什么关系?
最主要的是,我们明明知道人类基于西方主导的二元模式,担心被剥削和侵害,而导致了对UFO和ET现象的诸多抹黑。如果,我们不再是这种模式了,我们会怎么办?
原始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医《黄帝内经》的人体观、宋明理学的气理心合一、以及现代中国伟大科学家钱学森都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类体现着宇宙本然,拥有最高的、自我授权,是一个自由意识的、智能的、情感的生物物种。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合一理念,结合现代科学,以及秉持一个学习和提升,一个成长的意图,打通古、今、未来时空隧道,步入星际,完成一个连续体。破解和意识到宇宙终极奥秘,明白人类自身的伟大性,意识到现有西方主导的理念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对人类认知和实践的反作用力。进而引导人类自我决定命运,将打破行星的内卷,进而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更高层面的理想社会。
五、结语
人类从苍茫中来,向着点点繁星而去。人类的认知伴随着实践,人类认知之前的信念体系,又主导着实践,而反过来作用着认知,因此人类发展实际是在信念体系内的内卷。打破这种内卷的关键在于,信念体系是否是将一切整合起来的信念。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是主体还是客体。
《相亲相爱》是一首好歌,它的歌词中体现了万物、心灵在时空中的“相亲相爱”:年轻的心跳同步在骄傲,云中圣贤的微笑。仰泰山之高穿时空隧道,身在接天的怀抱。蜿蜒黄河水相聚东入海,龙出涛尖与浪尾。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
借用张横渠的一句话,让我们:为天地立心,为行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宇宙开太平。
备注和参考资料:
1、内卷,见维基百科词条定义。
2、本文提及的二元论非心灵和物质的二元论,而是将宇宙或某种东西分为两个独立部分的观点,即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二元论。其宗教认为善与恶不断斗争,结局是善取得最后胜利。见百度百科词条:拜火教。拜火教的二元论对诺斯替、景教、摩尼教、基督教、共济会和西方现代人文思想,影响深远。
作者:阿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