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数次追击UFO 飞碟能发出四根截停的光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试验训练基地,又称鼎新基地,沙漠里的神秘空军基地,这个基地号称亚洲最大军用机场,而且专门研发尖端武器,戒备森严,因此被外界称为「中国51区」。

鼎新机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金塔县鼎新镇以北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鼎新机场不只是亚洲最大军用机场,还是中国空军测试新型尖端武器和战法的训练基地。从2011年起,空军每年举办「金头盔」锦标赛就是在此机场。

自从1997年,大陆971不明飞行物空情事件之后,1998年秋,中国多个空军基地上空继续出现UFO。

鼎新机场也曾经出现不明飞行物体。


赵煦将军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是我国著名无人驾驶飞机专家、空军专业技术少将,其他目击者也有类似的学历和技术专长,他们这次亲眼目击应当是确凿、可信的。

1998年8月6日晚8时左右,西北大漠地区的夜空极为澄澈,整个机场的空军人员包括地勤都目击了此次事件。

当时正准备科研试验。当时飞机准备从跑道南向北起飞,就在这时,突然从跑道北头一上一下两个巨大火团从天而降。“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到这两团火就要烧过来了,纷纷下意识地躲避。”

赵煦头脑冷静,马上招呼塔台上的人赶快下来拍摄。当摄像的人跌跌撞撞下来后,这两团火球又腾空而起。这两个大火球有几道从里面向外的辐射光束,没有任何声息,来无影去无踪。

该物体圆形轮廓,顶部呈弧形,整体外观像是巨大草帽。

随着一发绿色信号弹升空,两架苏-27紧急升空。

苏-27迫近不明飞行物后,飞行员亲眼看见不明飞行物能够发出停止在空中的半截光束。飞行员曾尝试用火控雷达锁定对方,并能否构成空空导弹发射条件,但对方总能以极度灵活的机动性和极高的速度轻松避开,且不明飞行物释放出直径1米左右的明亮光球围绕飞机飞行。

据飞行员回忆,当时飞机本身就在做高速机动,而那个明亮光球居然能环绕在战机周围作缠绕飞行,机动性简直不可思议。同时飞行员表示那个光球似乎只是探查究竟,或者是轻微警告,并没有攻击他的意思。

最终苏-27只能无功而返。

同年稍晚,河北沧州空军机场也发现不明飞行物,并下令追击。

1998年10月19日晚上11点左右,河北沧州空军某机场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当时雷达报告:空中有一个实体在移动,就在机场上空,正迅速向东北方向飞去。

与此同时,机场上的地勤人员发现了头顶上空有一个亮点,开始像星星,一红一白,两颗星在不停地旋转。可能由于飞行物降低了高度,轮廓变大了看上去像一只短柄的蘑菇,下部似乎有很多灯,其中一盏较大,一直向地面照射。

航管部门迅速证实,没有民航飞机通过这个机场上空,另一支空军部队的夜航训练也已于半小时前结束。“很可能是外来飞行器”,部队立即进入一等战备。

晚上11点30分,雷达报告飞行物已到河北青县上空并悬停在那里,高度1500米。

一架歼教6型飞机打开加力拖着锥形的火舌轰鸣着飞入夜空,飞行员是飞行副团长刘明和飞行大队长胡绍恒。他们驾驶飞机到达目标所在位置,根据地面指挥的方位、高度,很快发现了一个飞行物:圆形轮廓,顶部呈弧形,底部平,下部有一排排的灯,光柱向下,边缘有一盏红灯,整个形状像个巨大的草帽!

尽管飞机已经加大了油门,还是无法靠近飞行物,飞机上升到1.2万米时,飞行物已在2万米的高空。这时飞机油量发出告警信号,再追下去燃料将告罄。地面指挥审时度势命令飞机返航,地面雷达继续跟踪监视。当两架新型战斗机准备升空捕捉这个飞行物时,它已经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曾指挥军用飞机追踪不明飞行物的李司令员谈到当时的一个细节:两位精湛飞行技术的飞行员几次逼近不明飞行物都发现,在这个碟形不明飞行物下部是一圈绿色灯光,其中有一盏红灯,它的正下方伸出四根光柱向下照射。令人吃惊的是,这四根明亮的光柱并不像我们平常见到的光柱那样,一直照向远处并扩散开,而是像发光的实体,从不明飞行物下部伸出后在一定长度上便截止了。至少在今天,人类还没有掌握如此控制光的技术。

1998年,中国空军所见不明飞行物和1974年法国目击的不明飞行物高度吻合。

这张著名的不明飞行物照片拍摄于1974 年3月23日晚上。法国UFO研究员——让·贝代特,于1974年4月14日访问法国的塔韦讷市收到的材料。它是一名医生使用长焦镜头的佳能拍摄的。让·贝代特回到家中后,巧合的是妻子和邻居也于拍摄日见到它。

那么这种神奇的光束到底是什么?

地下爬虫人访谈录(莱瑟塔档案)中爬虫人曾经谈过这种不明飞行物:

飞行器本身是金属碟型,的确由于场效应造成形态和颜色的扭曲。船体底部本身这四道白色、长长的光,描绘了一种准重力光操纵,也就是说,整体力场在模拟重力的方向上被转移。实际上它不是真正的光,而是一种特别强大充能形式的场。在大气中启动这种特殊高能系统的原因我并不完全清楚,可能是测试和调查对人类的影响。不管怎么说,那支族类太粗心了,让人类拍摄到其技术。

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给我留言,交流反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