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惊人的照片是中国西北的UFO接触者郝相国拍摄的,非常宝贵,印证了很多猜想。
这张照片是2019年9月份,拍摄于中国西藏布达拉宫上方。当时是夜晚。
郝相国:“当时我在西藏,和大多数人一样,看布达拉宫的夜景。很多摄影师都在拍布达拉宫。我看见巨型三角形发光体,从布达拉宫后面升起。我还大叫一声——飞碟。有好几个摄影师说那是大雁。我说绝对不是。就这样有了你看的图片。我得到的资讯,它是银河舰队的飞行器。”
阿良的分析:
这张照片是非常惊人的。经过我处理后,得到了更多细节。
这应该是一艘飞船从时空点的能量旋涡(星门)或者母舰/基地飞出的瞬间。
可以看见碟子处于疏松的奶酪一样的物质能量之间的状态,以及自身能量频带在相机曝光下拉出的辐射带。以及它的能量和门户之间能量差异的锯齿状的结合部。
你可以看见这个星门或母舰/基地处于一个更高震动频率,隐约可以看见内部的3D结构。星门并不一定呈现为时空一个特殊装置,母舰、基地本身可以将自身星门出口频率设置为目的地频率,当它打开的时候,往往是两个现实的结合。
在很多接触案例中提到过这点,一些目击者看见外星人处于一个内部空间中,就好像是2个空间的叠加。
这艘飞碟之所以能被拍摄下来,因为处于一个较低振动频率。而红色代表了较长的波长,这并不意味着飞碟本身是红色的,而是相比较的结果。这类似于早上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因为斜射下大气层厚度更厚,而太阳光中相对较长波段的红色区域,穿透力更强,相比于蓝紫色更具有竞争优势,而更多呈现为了红色。同样上图中,红色和黄色更具优势。
这种优势并不是指光线穿越更厚大气层,而是目标本身处于一个更高震动频率,它打开星门瞬间,需要和目的地的震动频率相协调、融合,而地球表面的物理世界处于一个较低的震动频率,这种调和下,对方的频谱的较低的红色区域更具有比较优势,而频谱较高区域,要不相机无法拍下,要不短波长光子互相碰撞,漫反射,虚化了背景,而无法对焦。
其次,对方的震动频率和地球频率可能还存在一个相位差。在它释放飞船出舱的瞬间,两者频率瞬间接近的时候,也修改了相位,所以你可以看见上图有断裂区域。
这种相位差异,在一些接触案例中提到过。
接触者:“工程师在地球上空,创造了——Orione。这是一个人工结构,离地球不太远。它隐藏或存在于人的视觉感知之外。
它有大约四个突起,在空中发出柔和的白色。它有点模糊,表明它在那里,但并不完全存在,好像存在相位差。”
以色列工程师阿德里安·德维尔接触的外星人告知:不同时空有不同的时间速度,时间速度是粒子的震动频率,而频率又受到空间的重力影响,当空间膨胀后,粒子受到的约束减少,时间速度就会提升。宇宙处于收缩和膨胀交替中。而且不同时空,彼此并没有什么联系。他们需要退出自己的时空,才能进入地球的时空。
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不同时空的连接点,从自然星门或人造星门穿越到其它实相,要进行两个实相融合,2个不同的洋葱皮,即:数字-能量循环系统之间完成对接。
同样,我们的宇宙就是这样,不同频率值,以及相位差异的时空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存在一个大宇宙中。就好像不同尺度的网格,交织在一个更大的网格上。每一个区域都诞生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文明。当下是打通时空隧道的时候了,进行更大融合的时候了。
评论
发表评论